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宇顯示表現在大多數已經實現智能化,功能得到加強,準確度得到提高。表中的核心器件A/D轉換器多數已采用20000碼高精度器件如7135,這類器件的非線性指標典型值為±0.005%。這種器件的有效碼如果得到充分利用,電流電壓輸入的數顯表可得到±0.05%的準確度。但是,數顯表的顯示能力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例如顯示能力為9999的儀表如果輸入信號0?100% (如1?5V)組態時設置對應顯示0?1600,那么,末位±1個字的量化誤差已經起±0.0625% FS的示值誤差。所以在確定數顯表準確度等級時必須引起注意。
下面是提高數顯表測量精準度的兩種方法
一、時間漂移的校正
絕大多數儀表都存在時間漂移,電子式儀表也不例外。所謂時漂就是儀表在使用(或庫存)一段時間后,其零點和量程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電子式儀表的時漂是由元器件的時漂引起的,品質優良的器件,時漂小一些;儀表在出廠前按規定程序經過老化處理的,時漂小一些。智能數顯表的時漂是個緩慢的漸進過程,在出廠后數年內,該時漂引起的整機誤差一般不會超過允許值,這是因為出廠時,儀表準確度都留有較大的裕度。但是,年久后示值有可能會超差。這時,通過修改菜單中起點和滿度的設置值,能使誤差得到校正。
二、傳感器誤差的校正
智能數顯表經過仔細調整或校正后,能夠達到很高的準確度,但它僅僅是測量儀表的顯示環節,要想整個測量系統具有較高的準確度,與顯示儀表配套使用的變送器、傳感器也應有較高的準確度。人們在差壓式流量計開系統時將差壓變送器通入數值相等的常用靜壓,檢查儀表零點,如果示值不為0,則對差壓變送器進行重新調零,這就是對系統零點進行校正。但是與數顯表配套使用的傳感器一般都沒有方便的調零手段,例如Pt100鉑熱電阻,盡管選了準確度高的A級,但在10(TC時的誤差限仍有0.35°C,這時可借助數顯表中的“傳感器校正(SC)功能”,對傳感器誤差進行校正。例如在測溫口旁另開一個備用口,將高精度水銀溫度計插入該口,然后調整“SC”值使顯示表示值同標準表示值一致,從而使誤差得到校正。